Redis-复制功能探索

之前对redis 的复制只有一点点了解,这次想要搞明白的是:如何实现的复制? 复制会遇到哪些问题(时延/一致性保证/网络故障时的处理)? 如何解决?高可用实现方案?

文章有部分是直接翻译的 https://redis.io/topics/replication

复制是什么?

分布式系统有一个重要的点时保证数据不丢失,数据不丢失就意味着不能单点,不能单点就意味着最好能把数据多存几份形成数据的冗余.这就是复制的来由.复制类型主要是两种: 同步, 异步. 前者需要等待所有的节点返回写入确认,后者只需要返回个确认收到就行.

Redis 主从复制

主从复制作用

  1. 数据冗余:主从复制实现了数据的热备份,是持久化之外的一种数据冗余方式。
  2. 故障恢复:当主节点出现问题时,可以由从节点提供服务,实现快速的故障恢复;实际上是一种服务的冗余。
  3. 负载均衡:在主从复制的基础上,配合读写分离,可以由主节点提供写服务,由从节点提供读服务(即写Redis数据时应用连接主节点,读Redis数据时应用连接从节点),分担服务器负载;尤其是在写少读多的场景下,通过多个从节点分担读负载,可以大大提高Redis服务器的并发量。
  4. 高可用基石:除了上述作用以外,主从复制还是哨兵和集群能够实施的基础,因此说主从复制是Redis高可用的基础。

Redis 复制设计要点

  • 默认使用异步复制 – replica -> master 异步返回处理了多少数据的结果(偏移量)

  • master 可以多 replicas

  • replicas 可以从其他 replica 同步(从从复制).类似于级联更新的架构.

从从复制

  • master 主节点在同步时不会阻塞.
  • replica 侧复制也是非阻塞的.在进行初始化同步(全量)时,可以使用 replica上的旧数据供客户端查询.也可以在 redis.conf 进行配置,在初始化同步完成前客户端的请求都报错.初始化同步完成后,需要删除老数据,加载新数据.在这段时间中会阻塞外部连接请求,数据量大的话可能要很久.从 4.0 版本后,删除老数据可以通过多线程来优化效率,但是加载新数据还是会 阻塞.
  • 复制可以用来弹性扩容,提供多可读副本,提升数据安全性,保证高可用
  • 副本可以避免 master 保存全量数据到磁盘的资源消耗:可以由 replica 完成持久化,或者开启 aof 写入.不过需要慎重: 这样会导致 master 节点再重启时会是空的,其他 replica复制时也就成空的了.

主从复制过程

每一个 master 节点都会有一个特别大的随机数(40字节十六进制随机字符)作为 replication ID 来标识自己.每个 master 节点也有一个 持续递增的 offset 来记录发送给 replicas 的每一个 byte,利用该 offset 来保证副本更新的状态.

当一个 replica 连接到 master 时,会使用 PSYNC 命令发送之前复制的 masterreplicationID,以及自己的更新进度(offset).master 可以根据这个值给副本按需返回为更新的数据.如果在masterbacklog buffer 中没有对应的数据可以给到,副本发送的 replicationIDmaster 的 ID 不一致,就会触发全量复制(Full Synchronization).

backlog buffer 是啥?

复制积压缓冲区,在 masterreplica 进行复制时,存储 master 最近一段时间的写命令,以便在 replica 断开重连后,可以利用缓冲区更新断开这段时间中,从节点丢掉的更新.

backlog buffer 是有固定的长度,先进先出的队列,默认大小 1MB. 其实就是一个环.buffer 会存储每一个 offset 已经对应的写命令,这样 replica 在断连恢复后,发送 PSYNC 命令提供其最后一次更新的 offset, master 就可以根据 replica 提供的 offsetbuffer 中找对应的数据发送给 replica 保持最新.

如果断开时间过长,buffer 存储的数据已经换了一批又一批, replica 在重连后发送给 masteroffsetbuffer 已经找不到了.此时会触发 全量复制.

全量复制

master调用 bgsave 在后台生成 rdb 文件.同时记录客户端新的写命令到 backlog buffer 中. rdb 文件生成后,发送给 replica 保存到其硬盘中,然后再加载到内存中并通知master 加载完成.然后 master 会发送 buffer pool 中的命令给 replica 完成最后的同步.

SYNC/PSYNC

两者都是同步的命令.SYNC 只支持全量同步, PSYNC 支持上述的部分同步.2.8 版本之前只有 SYNC,为了避免每次都只能全量同步造成资源的浪费,就新增了 PSYNC 命令实现部分同步的语义.

Replication ID

Replication ID 标记了数据的历史信息,从0开始成为master 的节点,或者晋升成为 masterreplica 节点,都会生成一个 Replication ID.replicasreplId 是和其复制的 master 一致的,master 通过该 ID 和 offset 来判断主从之间数据是否一致.

为什么有两个replId?
/* src/server.h */
struct redisServer {
  ...
  /* Replication (master) */
  char replid[CONFIG_RUN_ID_SIZE+1];  /* My current replication ID. */
  char replid2[CONFIG_RUN_ID_SIZE+1]; /* replid inherited from master*/
  ...
  long long master_repl_offset;   /* My current replication offset */
  long long second_replid_offset; /* Accept offsets up to this for replid2. */
  ...
}

一般情况下,故障转移(failover)后,晋升的 replica 需要记录自己之前复制的 master 对应的 replId.其他 replicas 会向新 master 进行部分同步,但发送过来的 replId 还是之前 master 的.所以 replica 在晋升时,会生成新的replId,并将原来的 replId 记录到 replId2,同时记录下当时所更新到的 offsetsecond_replid_offset.当其他的 replica 向新 master 进行连接时,新 master 会比较当前的和之前 masterreplId,offset,这样就可以防止在故障转移后导致不必要的 全量复制.

为什么晋升后需要生成新 replId?

old master 可能还存活,但由于网络分区原因无法和其他 replicas 通信,如果保留原来的 id 不再生成,就会导致有相同数据相同id的master 存在.

无盘复制

全量复制时,master 会创建 rdb 文件存到磁盘,然后再读取 rdb 文件发送给 replicas.磁盘性能差的情况下,效率会很低,所以支持了 无盘复制 – 子进程直接发送 rdbreplicas,不经过硬盘存储.

如何处理可以过期的键?

  1. 副本不会主动去过期键,而是由 master 过期键后向副本发送 DEL 命令.
  2. 由于是通过 master 驱动,副本收到 DEL 命令可能有延迟,这就会导致从副本中还可能查到已过期的键.针对这种情况,副本会利用自身的物理时钟作为依据报告该键不存在(仅在不违反数据一致性的 只读操作),因为 DEL 命令总是会发过来的.
  3. LUA 脚本执行期间,是不会去执行 key 过期的.脚本执行期间相当于 master 时间冻结了,不作过期时间的记录,所以在这期间过期键只有存在或不存在的概念.这样可以防止键在执行期间过期.同时,master 也需要发送同样的脚本给副本,保持一致.

如果replica 晋升 master 了,它就会自己去处理键的过期了.

心跳机制

在正常的进行 部分同步 期间,主从之间会维持心跳,来协助超时判断,数据安全等问题.

master -> slave

主节点发送 PING ,从节点回复 PONG.目的是让从节点进行超时判断.发送频率有 repl-ping-slave-period 参数控制.单位秒,默认 10s.

replica -> master

从节点向主节点发送 REPLCONF ACK {offset} ,频率每秒1次.作用:

  1. 试试检测主从网络状态,该命令被主节点用于复制超时的判断.
  2. 检测命令丢失,主节点会比较从节点发送的 offset 与自身的是否一致,不一致则从 buffer 中查找对应数据进行补发,如果 buffer 中没有对应数据,则会进行全量复制.
  3. 辅助保证从节点的数量和延迟,master 通过 min-salves-to-writemin-slaves-max-lag 参数,来保证主节点在不安全情况下不会执行写命令.是指从节点数量太少,或延迟过高。例如 min-slaves-to-writemin-slaves-max-lag 分别是3和10,含义是如果从节点数量小于3个,或所有从节点的延迟值都大于10s,则主节点拒绝执行写命令。

复制惨痛案例

数据过期问题

数据删除没有及时同步到从节点,其实在 3.2 版本后避免了这个问题.从节点会对键进行判断,已过期不展示.

如何处理可以过期的键?

数据延迟不一致

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可能的优化措施包括:优化主从节点之间的网络环境(如在同机房部署);监控主从节点延迟通过offset判断,如果从节点延迟过大,通知应用不再通过该从节点读取数据;使用集群同时扩展写负载和读负载等。

复制超时导致复制中断

为什么要判断超时?
  1. master 在判断超时后,会释放从节点的连接,释放资源.
  2. 断开后即时重连
判断机制?

核心参数: repl-timeout ,默认 60s.

(1)主节点:每秒1次调用复制定时函数replicationCron(),在其中判断当前时间距离上次收到各个从节点 REPLCONF ACK 的时间,是否超过了 repl-timeout 值,如果超过了则释放相应从节点的连接。

(2)从节点:从节点对超时的判断同样是在复制定时函数中判断,基本逻辑是:

  • 如果当前处于连接建立阶段,且距离上次收到主节点的信息的时间已超过 repl-timeout,则释放与主节点的连接;
  • 如果当前处于数据同步阶段,且收到主节点的 RDB 文件的时间超时,则停止数据同步,释放连接;
  • 如果当前处于命令传播阶段,且距离上次收到主节点的 PING 命令或数据的时间已超过repl-timeout值,则释放与主节点的连接。
问题
  1. 全量复制时,如果 RDB 文件过大,耗时很长就会触发超时,此时从节点会重连,再生成RDB,再超时,在生成RDB…解决方案就是单机数据量尽量不要太大,增大 repl-timeout.
  2. 慢查询导致服务器阻塞: keys *,hgetall

backlog 过小导致无限全量复制

backlog buffer 是固定大小的,写入命令超出长度就会覆盖.如果再全量复制的时候用时超长,存入buffer 的命令超过了其大小限制,那么就会导致连接中断,再重连,全量复制,连接中断,全量复制….死循环.解决方案就是需要正确设置 backlog buffer 的大小. 通过 client-output-buffer-limit slave {hard limit} {soft limit} {soft seconds} 配置,默认值为 client-output-buffer-limit slave 256MB 64MB 60,其含义是:如果 buffer 大于256MB,或者连续 60s 大于 64MB ,则主节点会断开与该从节点的连接。该参数是可以通过 config set 命令动态配置的(即不重启Redis也可以生效).

参考

  1. 深入学习Redis(3):主从复制

  2. 「Redis 设计与实现」

  3. https://redis.io/topics/replication